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景不同。今年,在江西省九江市区周边的各个公墓区,大家发现花也不同了,“漫山遍野塑花飞”的景象被白菊、黄菊等鲜花所代替,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“低碳”元素后,也释放出了更绿色、可亲的气息……
这个变化,都源于一位九江市人大代表在年初人代会上的发言。
代表建言,一石激起“千层浪”
在今年年初的九江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,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》引起了代表的关注,低碳、环保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。一位来自彭泽县的九江市人大代表提出: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,要从小处着手,从小事抓起,清明祭祀塑料花的泛滥使用,直接危害着九江的绿水青山,需要采取措施,加强管理。”这位代表的发言,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:
有代表说,清明塑料花的流行已不是一种局部现象了,据统计,九江市场每年塑料花的销量都在50万支以上,市区清明塑料花使用比例更是达到了90%,一般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在30%左右,但清明塑料花插在坟头,无人回收,100%以废弃物的形式变成了垃圾。殊不知,这种塑料祭祀品结构稳定,在自然界长期无法分解,而且还含有苯、氯等有害物质,对环境卫生、土壤水质和林木生长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“是该管管了,我们有的墓区漫山遍野都是塑料花,烂又烂不掉,管又没人管,不仅影响形象,而且污染环境……”
“现在提倡低碳生活,其实清明节也可以融进一些低碳元素,应该倡导节俭、文明、科学的祭祀方式,没必要‘轰轰烈烈’……”
……
不一会功夫,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,围绕清明禁塑提出了20多条意见建议。
代表的建议就是群众的呼声。针对大会上收集到的几十条建议,九江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,张远秀主任带队深入市区、修水、彭泽等地,对塑料花的销售、使用以及后续处理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,向九江市委、市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,提出了要广教育、堵源头、禁流通、严管理等四条意见建议。
人大监督,低碳祭扫吹响“集结号”
清明文明祭扫渐成新风尚,低碳祭扫、绿色清明是时代要求、大势所趋,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可。九江市人大顺应群众呼声,积极建言献策,九江市委、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,市委书记专门批示,要求“禁止塑料花进入公墓区”,打响了一场清明文明祭扫专项整治战。为了进一步推动九江市委关于“禁止塑料花进公墓区”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,3月22日,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文明祭扫工作情况督办会,听取了九江市民政、执法、工商、环保、公安、教委等部门负责人关于“禁止塑料花进公墓区”工作情况的汇报,提出了“认识要一致统一、决心要一次下死、措施要一步到位、整治要一次成功”等四条工作建议,并明确了九江市人大城环委具体督办祭扫禁塑工作,进一步吹响了贯彻九江市委指示、阻击塑料花、倡导低碳祭扫的“集结号”。围绕落实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会提出的意见建议,九江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行动迅速,先后出台了《殡葬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》、发布了《九江市政府关于清明祭扫禁用塑料祭祀品的通告》、召开清明祭扫禁塑工作会议,明确了任务,落实了责任;开通了4条专门祭扫线路,开展了“殡葬优质服务月”、“大手拉小手”、“市民联名宣读倡议书”等活动,引导人们保护环境、回归自然,用“献一束花、敬一杯酒、植一棵树、播一首歌”的方式文明祭祀,寄托思情。
全面禁塑,人大力打“持久战”
今年清明期间,九江市公墓区的祭扫人数达到了30万,作为全国清明群众祭扫观察点,其禁塑成效具有明显的代表性。为了检验公墓区的禁塑效果,4月6日,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来到华裔陵园、马宿岭公墓区和贺嘉山陵园,就贯彻落实市委“禁止塑料花进公墓区”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。每到一处,视察组都仔细看、认真听,当了解到人们对九江市委“禁止塑料花进公墓区”的要求非常支持,绝大部分人自觉弃用塑料祭祀品,采用鲜花和纸花祭扫时,代表们对有关部门的禁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,并针对发现的问题,及时向市政府进行了反馈,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,积极做好宣传与解释工作,尽全力实现公墓区禁塑的目标。
“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》的出炉,标志着拥有70%鄱阳湖水域面积的九江进入了科学发展、奋起赶超的全新时代,也给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,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,促进九江科学发展、全面进位、绿色崛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。”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远秀说,“塑料祭祀品退出公墓区,这只是我们禁塑工作的开始,全面禁止塑料祭祀品、倡导低碳文明祭祀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国务院‘限塑令’颁布二周年为契机,把九江市委‘禁止塑料花进公墓区’的批示与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’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,立足本职,坚决打一场禁塑‘持久战’,把禁塑的主战场向外延伸,向全市的农村墓地推进,支持政府全面阻击清明塑料花,尽全力保护好九江的青山绿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