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 

    “你们知道,一看到你们的笑脸,我就会感到幸福……”伴随着主持人的解说和舒缓的音乐,合肥市第二届“森林礼葬”仪式在大蜀山文化陵园明爱园内举行,共有33位逝者落葬,将长眠于大蜀山。

    骨灰坛将会降解

    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写满心愿卡片,然后与种子一起系在气球上,放飞天空,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开始呢?当种子落地,生根发芽,生者便感受到了希望。

    在第二届“森林礼葬”仪式上,200多名亲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上述仪式内容,简单而庄重的仪式让现场不少亲属流下眼泪。当气球升空,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时候,亲属捧起逝者的骨灰坛,来到了森林葬园区,将逝去的亲人安葬。

    “我们已经事先挖好了葬区,亲属只需要将骨灰坛放入,并撒满花瓣即可,并且葬区用白纱覆盖,显得庄重。”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说,这种骨灰坛是从国外进口的,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降解在泥土中。“到时候,逝者的骨灰与泥土融合在一起,达到节地、环保的作用。”

    据了解,除今天入葬的33位逝者之外,合肥市自从开展“森林礼葬”以来,共有80余名逝者选择了森林葬的形式。“新的节地环保葬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,就拿江葬来说,目前,合肥市已有400多位逝者亲属为逝者选择了这种形式。”

    亲人认可森林葬

    昨天早上不到9点,马学文和亲属们便早早来到了现场,此时离“森林礼葬”仪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。比较特殊的是,这次他前来安葬父亲、母亲两人的骨灰。

    “我的母亲2003年就去世了,父亲是2007年去世的,他们生前就表示要葬在一起,并且绝不土葬。”马学文说,他的父亲是位老革命了,健在的时候就告诉他们,去世后可以将他的骨灰撒在江中或湖中,也可以埋在树下。“可是,如果把父亲的骨灰撒在江中,我们做子女的有些难以接受。”

    不久前他们得知,合肥市要进行第二届“森林礼葬”仪式,想都没想便报了名。“这种方式更加环保简单,又符合老人的心愿,以后我们前来祭拜也很方便。”马学文说道。

    “森林礼葬”仪式结束后,鲍女士和家人在路边默哀,这次,她前来安葬外公的骨灰。“大蜀山的环境很好,能为外公进行森林葬,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也觉得安心。”鲍女士说,相较于土葬,新葬式更加美观、节地。“听着仪式上的音乐,还有主持人深情的解说,我甚至觉得是一种心灵的净化。”

李晶 本报记者 姚一鸣/文 王从启/图

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