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9时许,合肥市2012年春季生态礼葬暨生命文化清明论坛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。此次生态礼葬有森林葬、花坛葬两种生态葬式,共有50位逝者以这种“不占寸土”的方式回归自然,200多名逝者家属参加了仪式。
50位逝者回归自然
一大早,大蜀山文化陵园的广场上就聚集了许多前来参加礼葬的家属。上午9时整,礼葬仪式正式开始,一整套庄重的仪式过后,落葬随即开始。
“她生前很喜欢养花,这片美丽的花坛就是她最好的归宿!”73岁的陆宜山老人,用花坛葬安葬了相依40多年的老伴。陆老眼含深情:“家里,她生前种植的君子兰现在还在开着。”
据工作人员介绍,生态葬就是将逝者骨灰装入可以降解的生态骨灰坛中,遗骨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归大地。每位安葬者也不单独立碑,但为满足后人的追忆,逝者的名字会被集体刻在纪念碑上。
老教授立遗嘱“不占寸土”
生态礼葬的仪式过后,2012生命文化清明论坛随后也在大蜀山文化陵园召开。省、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生态葬逝者家属等参加了论坛。
“尊重先人、慎终追远是我们的文化传统,而像森林葬、花坛葬等生态葬式与这一传统并不矛盾,缅怀先人最主要的是心意。”合肥学院教授,已经87岁高龄的许有为老人在主题发言中表示。早在2005年,许有为老人就曾牵头联合郭因(省政协原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)、孙显元等11位老专家老教授联名发出倡议,提倡不起坟冢、不立碑碣、不留标志、“不占寸土”的节地环保葬式——森林葬、花坛葬、江葬、海葬……
许老的父亲——我省著名革命先驱许习庸将军的骨灰就沉于巢湖。
截至目前,在该陵园选择各种“生态葬”的逝者已有500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