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昨日上午10时,“一代拳王”蒋浩泉追思会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蒋老生前亲友、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数百人为他送行。追思会现场蒋老家人、学生几度失声痛哭。
“我们相信离别不是永别,是另一种方式的远行。亲爱的爸爸,请你一路走好,愿你常来我们梦中相聚。”昨日上午10时,“一代拳王”蒋浩泉追思会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蒋老生前亲友、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数百人为他送行。追思会现场蒋老家人、学生几度失声痛哭。
妻儿几度失声痛哭
昨日10时,追思大厅内站满了前来吊唁的人们,其中不乏头发斑白的老者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哀思。大厅四周摆放着人们敬献的花圈,蒋老遗像放置在灵台中央,笑靥慈祥、音容宛在。一代拳王蒋浩泉的灵骨安放在由菊花、松柏组成的花丛中。
“亲爱的爸爸,你是那样的德学并重,对待学生与晚辈,你予以父亲般的关爱,春风化雨育英才,如今桃李满门,英才辈出;亲爱的爸爸,您严以待己,宽以待人,处处替他人着想……” 蒋老长子蒋勋眼噙泪水,声音几度哽咽。
此时,底下站着的蒋老女儿蒋珊姗、蒋莉忍不住哭出声来。年迈的蒋夫人由女儿蒋燕搀扶着在台下坐着,她已经泣不成声。
古稀学生赶来吊唁
蒋老桃李满天下,听闻恩师离世的消息,他生前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,其中不少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。今年70岁的刘永国是国家武术一级裁判,特地从南京来到合肥参加追思会。
刘永国1962年到安大读书,1966年毕业。刘永国说,尽管蒋老在全国都颇有名望,但他随和谦虚,和学生们打成一片。蒋老在85岁时,还曾带着他们回到安大练功。
“我是1960年进安大的,当时是学校武术队队员。”唐大荣今年71岁,她神情凝重,难以掩饰内心的悲伤。昨日,唐大荣和同学们一道来到蒋老家,跪在灵堂面前,连磕三个响头。
唐大荣说,从1960年到1964年,除了寒暑假,几乎每一个下午她和同学们都跟随蒋老一起习武。“比如说练拳。拳头怎么握,怎么打出去才有力量,他一遍遍示范,一点点地讲,从不厌烦,手把手地教。”
去年12月2日,蒋老和一批学生吃饭,饭桌上大家相约2012年4月再到合肥相聚。“他说,要把以前上学时没有教的动作再教给我们。见面才多久,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!”唐大荣不禁扼腕叹息。
岳景山是安徽中医学院教授,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8年,蒋老刚从上海来到安徽时,岳景山到车站去接他,那年岳景山还不到20岁。“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师,转眼已经54年了。这么多年来,他是我的老师,也像我的慈父。”
岳景山告诉记者,在编写全国高等院校武术教材《青年长拳》时,他曾一起参与。“当时我和老师一起住,晚上睡觉他还给我盖被子,他就是这么好的一个人。”采访中,岳景山数度落泪。后来蒋老到美国讲学,岳景山也曾到过美国,并住在蒋老家,俩人还睡在一个房间。
“他退而不休,经常在国外传播中国武术。他授学时第一门课就是武德。”岳景山说,蒋老非常注重武德修养,教导弟子如何做人。“他告诉学生,学武不是为了竞技,更不要欺负人。练武是为了健身、让学生们注重修身养性和弘扬正义。”
回忆起过去时光,岳景山感慨时间飞逝。在提到蒋老想重建中央国术馆的心愿时,岳景山告诉记者,在国外时,蒋老还曾联络当时在中央国术馆学习的人,“希望能够重建中央国术馆,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。”
“满江红”中为其送行
在追思会现场,记者注意到,现场放置了大红灯笼及红玫瑰作为装点。每一位参加告别礼的来宾手里都拿有一张《满江红》的诗词卡片。“蒋老生前喜爱热闹,深爱红色,这是我们特地为他准备的。岳飞的《满江红》是蒋老生前最爱哼唱的一首词,所以我们希望在场的人们能够共同吟唱为蒋老送行。”据合肥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得知蒋老离世的消息后,合肥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领导带队,驱车1300公里,历经14个小时于1月20日凌晨到达深圳殡仪馆,与家属会面洽谈。在办完交接手续后,又马不停蹄护送蒋老遗体“归根”合肥。
管静 朱文军
本报见习记者 钟虹